世界精神卫生日 —— 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2023年10月10日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旨在提高公众对儿童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及重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促进广大群众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一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如何预防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值此世界卫生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学习。
致学生
1.学会抚慰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不确定性本身并没有那么让人困扰,反而是随之而来的情绪反应让我们迷失自我。如果事情让你感觉很不安,可以通过图画、放松或是和好朋友聊天的方式,把心中的情绪表达出来。
2.关注可控的部分。不妨尝试着停下来,去思考5个问题:今天有什么事情值得我快乐?今天有什么事情值得我感激?今天有什么事情值得我自豪?生命中有谁爱我?我更爱谁?生命中有什么事情值得我努力追求?当人们停下来进行思考的时候,就越能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拉开距离,看到周边的助力,找到生活中确定而微小的幸福。
3.要充分、全面地了解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也要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既不过高也不过低,既不自负也不自卑。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要能经受起悲痛、欢乐、失望等刺激。眼中有光,脚下有路,心中有梦想。
4.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学习与生活中,学会以诚恳、平等、谦虚、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学会尊重别人的权益和容忍他人的短处和缺点。在与人交往中,与人为善,并信任尊重他人,不要轻易对人表示忿怒或怨恨的态度,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朋友,不使自己陷入孤独之中。但是如果你真的遭受到欺凌,不要默默忍耐,要勇敢对不公平说不,采取正确而巧妙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权益。
5.注意劳逸结合。学习适度,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才能保护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健康。而适当的运动与充分的休息对于保持心理健康极为重要。
致老师
1. 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光之处,以各种方式:真诚的微笑、关切的眼神、鼓励的话语、看似不经意的表扬等向学生巧妙暗示,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2.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老师应引导学生科学地、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让学生明白我们有自己的不足,也有别人羡慕的长处,学会悦纳自己。
3. 老师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心理现象,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清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自尊与虚荣、自豪与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质的界限,指导学生通过合理释放、调节升华自己的情感,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胸襟宽广,能容人容事,情感丰富。
4. 学校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受磨炼,通过积极克服活动中不断出现的困难,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锻炼意志,形成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走向成熟。
致家长
1.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夫妻关系能够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让孩子更好地学习父母的优点,感受到稳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围,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信心,也对孩子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具有积极的影响。
2. 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不把学习常挂在嘴边,允许孩子有玩耍的时间。不总拿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硬性地比较,而是要让孩子认识到我们要与自己比,今天比昨天好一点就是进步。因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有各自的节奏和特点,不用过分强调与他人的一致性,而是鼓励孩子成为他希望成为的人。
3. 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不强迫孩子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和孩子架起沟通桥梁,提供安全的表达环境。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感受是被理解和接纳的,他们的声音是被听到的,他们的情绪是被尊重的。我们要消除孩子害怕表达情绪的紧张感,鼓励他们把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分享出来,恰当的夸奖,让孩子看见自己的闪光点、有自信。
4. 对孩子宽严并济。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破坏亲子关系,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宽容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5. 当孩子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去调节这种情绪和心理。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心情压抑、愉悦感缺乏、兴趣丧失,伴有精力下降、食欲下降、睡眠障碍、自我评价下降、对未来感到悲观失望等表现,甚至有自伤、自杀的念头或行为,持续存在两周以上,就要警惕患有抑郁症的可能,及早找专业的医生问诊。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