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墅湖中学“独树吧”教师读书会之“好书伴行”系列活动 本期阅读分享者杨阳老师
学科——信息技术
分享书籍——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分享建议1:第8条让学生记住基本知识
推荐理由:
一条独特的教育规律“学生中高年级出现落后和成绩不好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学生在低年级学习时没把作为知识基础的基本真理牢牢的保存在记忆中终生不忘 。”作为教师每一堂课都应该确保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知识,学生才能保持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分享篇:万丈高楼平地起
经典摘抄:“不妨设想,一栋要建造的漂亮楼房,地基却奠立在很不结实的水泥上,灰浆总是脱落,砖石不断下掉;人们每天忙于修补未完成的地方,经常处于房子要倒塌的威胁之下 。”没有好的基石是无法完成后期工程的。所以每位老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打好牢固的知识基础。
启示篇:教育情境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让学生记住最基本的知识呢?
在教学中,教学情境有着重要意义。恰当的教学情境模拟,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激发求知欲,同时也能够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教学内容并掌握知识要点。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来模拟现实,例如“计算机病毒”这一概念,就可以在电脑上进行计算机中毒的模拟,再引入“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等知识点,学生在真实体验下接受知识,更易接受、吸收,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的结合,让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分享建议2:第10条关于做“困难”学生的工作
推荐理由:
越是困难的学生,他在学习中遇到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难越大,他就越需要阅读。阅读能教他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
分享篇:趣味性小故事
经典摘抄:“三个牧羊人,由于夏天炎热而感到疲劳,躺在树下时睡着了。一个淘气的牧童用橡树上长的“墨果”把睡觉⼈头涂黑了。三人醒后都笑起来了。但是,每个人都以为其他人是在互相笑对方。突然,一个牧羊人不笑了,他已经猜到他的额头上也被涂黑了。他是怎么想的?”一、故事短小,容易阅读,读者不会出去疲倦的想法;二、诙谐幽默的故事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三、结果也提问的方式结束,让读者迫于想知道答案而主动积极去思考;四、当读者在知道答案的同时会发现这其实是一道数学题,而此时的知识早已在悄无声息中被读者掌握。
启示篇:阅读发展知识
最有效的方法是扩大阅读范围。书籍和由书籍唤起的生动活泼的思想,是防止读死书的最有力手段。读死书是一件大坏事,能使智慧愚钝。学生思考得愈多,在周围世界中见到不懂的东西愈多,他接受知识的能力就愈强。
作为教师,对于困难学生我们可以挑选一些用最鲜明、有趣和吸引人的方式阐明概念、结论和科学特点的书籍和文章,供他们阅读。要让这些学生对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尽量多产生疑问,疑问越多,求知欲就越强,学到的自然就会越来越多。
力求把科普读物的阅读安排在教学大纲最难部分的学习之前,或同时进行,或紧接着学习之后。而学习在学习本该学习的知识时他的问题自然就多了,课堂上和学习新教材过程中的求知兴趣也就越浓。如果学生不越出教科书的范围,就谈不上对知识有持久的兴趣,所以引导学生参与课外阅读也是教师预达教学目标又一途径。
让读书不再是一个人的旅行,愿我们徜徉于书的海洋中,真正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在书香浸润的课堂中,教学愈发精进。
撰稿:范文艺 审稿:教科室 摄影:肖安琪 编辑:党婧雯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