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墅湖中学“独树吧”教师读书会 之“好书伴行”系列活动 本期阅读分享者张晓曦老师
学科——生物
分享书籍——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分享建议1:第79条教育与自我教育
推荐理由:教育学,无论就教育的理论或者教育的实践来说,都还没有对人的个性——对他的创造性力量和能力的培养,对理想、兴趣和爱好的形成的完善体系。但一个国家要培养人才,既要育智,更要育人,而育人的根本则在于立德。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
分享篇:自我教育的意义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一个少年,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里说的就是学生在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里的自我教育。”
启示篇:找寻学生进取的原动力
如何激发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养成好习惯呢?
首先在建立习惯之前,先设原动力,唤醒孩子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了原动力,习惯便会成为一种自觉,自我约束。有许多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方法,例如,鼓励孩子从儿童期开始学会安排自己的事、用英雄人物的生活衡量自己及进行丰富的阅读进而不断激发学习兴趣等。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常以“被写进教科书的袁隆平院士”、“中国医药的贡献者屠呦呦”等卓越学者为榜样,激发学生上进心和对未来的向往;抑或是通过开展生物学生物学教学实验,提高其学习兴趣,有助于其在小组合作中认识自己。
分享建议2:第86条致未来的教师
推荐理由:纸上的教学方法是不生动、没有生命的,但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如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教学中注意何种方式沟通等是我们新教师都深思的研究的内容。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篇文章,阐明了教学首先需尊重理解学生,才可使教学方法发挥出最佳的效果。
分享篇:教育的使命
经典摘抄:“在教师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请记住: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
启示篇:细心呵护自尊心
孩子的心灵是幼小的,他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这句话兑现,就需要教师认真观察学生,时刻关注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指引。“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这是保持学生信心的最有效的工具。
读书活动虽开展在当下,但其教育意义和目的却不限于当下。就像是,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本书中的闪光思想、精练语言,对今天的我们丝毫不显过时。读一本好书,如品味一段美好的人生,丰富了头脑知识,也沉淀了心灵,我亦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这项读书习惯保持下去。
撰稿:张晓曦 审稿:教科室 摄影:范文艺 张凯昕 审核:校 办 编辑:党婧雯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