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德育活动>详细内容

德育活动

守护成长环境 谨防校园欺凌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14 12: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究竟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既包括直接欺凌也包括间接欺凌。学生之间在年龄、身体或者人数上占优势的一方蓄意或者恶意对另一方实施下述行为,或者以其他方式欺压、侮辱另一方,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害或者精神损失的,可以认定为构成欺凌。校园欺凌不等同于校园暴力,校园暴力包含校园欺凌,而校园欺凌是最常见的一种校园暴力。

哪些情况表明孩子可能正遭受欺凌

孩子遭遇校园欺凌应该怎么办

孩子该怎么做——

★求救。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保持镇定。

★人身安全永远第一位。试着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击退对方,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和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但是不要去激怒对方。

★学会寻求帮助。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一定要告诉家长。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都要告诉家长,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家长该怎么做——

★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

有些家长平时要求孩子一味顺从,打压孩子的自尊,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在学校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如果事态超出孩子的应对能力,家长应采取行动,与学校和老师进行沟通。

 

★鼓励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

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能力,这对校园欺凌的影响能产生缓冲作用。

 

★冷静,最重要的是孩子。

当孩子讲述欺凌发生的情形时,请保持冷静,很好地倾听并作出回应,让孩子知道这个情况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父母都会站在他这一边,支持他。

 

★共情,先别追问过多细节。

不要一味安慰孩子不要和同学计较,这可能让孩子误以为遭受欺凌是因为自身的问题,让他陷入更深的痛苦与自责。对孩子表达共情,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号:他所描述的事情并不是成长过程中的“常态”,你对于他所遭受的对待非常痛心。

 

★接纳,父母绝不抛弃你。

孩子遭受欺凌后容易出现极端情绪,如对于人际关系异常抗拒,不愿意上学等,这个时候家长要宽容对待,因为孩子可能处于应激状态,不要对他产生二度伤害。

 

★安抚,先平复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极度没有安全感时更看重别人的关心,越早把情绪处理好,对孩子的伤害和日后的影响才能越小,这比起解决事情本身更重要。

 

★感谢,你肯将事情讲出来,很勇敢。

告诉孩子很感谢他有勇气告诉你这件事,同时向他说明,只有他愿意谈到这个事情,爸妈才有机会可以帮助他。比较有效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我知道你需要很大勇气告诉我这些,尽管这么艰难,你却依然愿意告诉我,谢谢你的信任。

 

我们学校这么做——


一、严格学校日常管理

1、成立防范校园欺凌工作委员会

2、保证学校全覆盖的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和一键报警装置24小时正常运行

3、制定完善防范学生欺凌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4、严格落实学校保安和门卫职责

5、严格落实教师护导护校职责

6、加强师生交流,密切家校沟通

二、落实防欺凌专项排查

1、建立学生矛盾排查机制

2、发动教职工、学生干部和全体学生排查可能导致学生欺凌事件发生苗头性问题

3、开展重点人员苗头迹象排摸工作

4、加强对重点人员的关注

三、开展好防治欺凌专项宣传教育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加强法治教育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4、加强防治学生欺凌专题教育

5、加强家庭教育

四、制定预防与处理应急预案,强化教育惩戒作用

1、救助为主

对于校园欺凌受害者,校方应立即组织医疗救助、心理干预、司法协助等。

2、适度惩戒

对校园欺凌的加害者,校方一定要通报其家长,给予严肃批评教育,绝不姑息,总体原则是确保教育挽救的宗旨,在法律的范围之内予以适度惩处与纪律处分

3、快速反应

学校要及时关注学生动态,立刻开展救助与教育工作,迅速合理处置欺凌事件。

4、社会协同

在处置过程中,校方要从受害人角度出发,多关注受害孩子、家长的利益,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客观回应社会关切协同多方社会资源,做好事件当事人心理调适和教育警戒工作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预防校园欺凌口诀

讲文明,懂礼貌,校规校纪要记牢。

 

不打架,不骂人,不说脏话不造谣。

 

与人为善大道宽,盛气凌人朋友少。

 

以强凌弱不可取,团结友爱最重要。

 

玩笑打闹别过火,小磕小碰别发飙。

 

情绪过激事端起,理性沟通矛盾消。

 

有益活动勤参与,良师益友多结交。

 

图0

图片6 

图片8 


分享到:
【打印正文】